第17章喜讯
“穆儿今年应该十四岁了,将仕郎你见过他,不知道他长得如何?个子有多高?”秦琼有些期待的问道。
“怀道兄弟个子比国公你矮一个头,长相俊朗,一身书卷之气,一看就是饱读诗书之人。”秦穆的长相,只能算一般,毕竟在偏远山村,生活能有多好。李淳风当然是按照好的说。
作为父母,都喜欢听别人夸奖自己的子女,秦琼高兴的说道:“穆儿从小就像他母亲。对了,刚才你说他已经成为儒生?”
“不错!就在借宿那一夜,怀道兄弟立志成功,修出浩然之气。”
“哈哈!想不到我秦家,居然出了一个读书人。”秦琼开心得大笑起来。
“老爷!幽州燕郡王府,有人送来信件。”正在这时,管家匆匆而来,递上一封信。
“什么!”秦琼一下子就猜到了,猛的站起来,大步向前,一把抓过信件,打开就看。越看脸上笑容越多。
等到秦琼看了两遍,把信件放进怀里,李淳风这才笑着拱手说道:“这应该是关于怀道兄弟的消息吧?恭喜翼国公,即将父子重逢。”
“确实是小儿的消息,燕郡王说穆儿在他那里,并且写了一首诗,引动天赐!”秦琼就像一个普通人一样,在别人面前,炫耀着自己的儿子。
“引动天赐!怀道兄弟果然不凡。不知道写的什么诗?”李淳风惊讶的问道。虽然说他也知道秦穆有些不平凡,怎么也想不到,才分别一段时间,他就弄出了大事情。
秦琼也没有在意,从怀中掏出信件,递给了李淳风。
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
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好诗!好诗!”李淳风读了一遍,连连赞叹道。
“某以为,后面一首更好!”秦琼摸着胡须说道。
罗艺在信里面,把秦穆的事情,做了详细介绍,包括两首诗,都写了进去。秦琼作为武将,当然感觉夏日绝句,更和口味。
这封信,写了四张,第一张只是客套,第二张写的缘由,李淳风直接翻到了第三张看的,他当然不会故意去看最后一张。毕竟秦琼不介意,他也得守规矩不是。贸然去看别人的信件,本身就是很失礼的事情。
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
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。好!好啊!”李淳风翻出最后一页,读了之后忍不住失声惊呼。
“我也觉得后面这首更好。”秦琼笑着点头赞同。
“不会是搞错了吧?后面这首,更像能得到天赐的啊!”
“呵呵!将仕郎没有看完吧?据说这是穆儿得天赐之后,心里还不满足,想要再次获得,于是提笔又写的这首。”秦琼与有荣焉,笑得合不拢嘴的说道。
“呵呵!这也行?”李淳风也被弄得哭笑不得,低头看向后面的字,果然信上是那么写的。
“这事发生在怀道兄弟身上,还真不奇怪,毕竟他对于修炼一途,毫不知情。不过就这么一会功夫,他连写两首如此出众的诗,真是才情无双啊!”李淳风连连咂嘴感叹道。
谈论中,酒菜上桌,两人非常高兴的畅饮起来。直到秦琼醉倒,这顿饭才结束。
第二天!秦琼一大早就醒了过来,没有一点酒醉的后遗症,这就是武将气血充盈的好处,无论是精神还是体力,都非常好。
洗漱之后,秦琼就迫不及待的进宫去了。
正喝着红枣粥的李世民,非常意外,毕竟今天并不是三天一次的朝会,不过心腹爱将前来,肯定是要接见的,更何况这么早。因此李世民连粥都顾不上喝,连忙让人请他进来。
“什么?你要告假?”李世民眨巴着眼睛问道。
秦琼的底细,李世民他是最清楚不过,自从母亲去世之后,所以亲人,都在长安,这突然告假,是想去哪里?
不过秦琼并没有让他猜测,就说出了答案。
“臣刚刚知道失散多年的儿子,如今就在幽州,臣想亲自前去,接他回家。”
“幽州?你怎么知道的?莫非是燕郡王给你送的信?”李世民眉头一皱,严肃的问道。
秦琼与罗成的关系,别人不知道,曾经的秦王府一系,多少知道一些,李世民更是知道得很清楚,因此他才会这样问。
“陛下不用怀疑!此事千真万确。”明白李世民的顾虑,秦琼很肯定的说道,随后拿出信件,递给李世民,同时给李世民做了解释。
“恭喜叔宝,终于找到儿子了。”秦琼早几年的时候,派人寻找妻儿的事情,李世民当然知道,而且他还派人,帮着找过。看过信件之后,心情放松,微笑着说道。
“多谢陛下!”
“叔宝前去幽州接儿子,朕当然不会阻拦,不过朕想你顺便做一件事情。”李世民沉吟片刻说道。
“请陛下吩咐。”秦琼神色一正,拱手道。
“契丹人有心投靠大唐,但是高句丽威胁他们。”李世民介绍道。
“契丹在高句丽北方,有他们阻挡,兽人就没有办法直接攻击高句丽本土,他们当然不想契丹归顺大唐。”秦琼了解的点点头道。
中原朝廷,对于一些归顺的部落,习惯政策就是内迁。而这些部落,也很愿意归顺。只不过夹缝之中,难以求生存。像高句丽,也不是他们能抗衡的。
不止是草原有兽族,草原的狼族,属于最大的兽族,而辽东黑山白水之处,还有名叫靺鞨的猪族。
突厥狼,靺鞨猪,室韦狐,铁勒熊,这是中原面对的主要兽族敌人。
“正是如此,因此我需要叔宝去一趟契丹,表示朕的重视,也给他们增加信心。”李世民颌首道。
“臣愿意前往契丹一行。”秦琼毫不犹豫的答应道。
别说此行有多大的危险,这根本就不在秦琼的考虑之中,只要是李世民的命令,他都会不打折扣的去执行。
“除此之外,叔宝你代表朕,去给秦家家主贺寿。”
“三关镇守秦家!”
“正是!”
“臣遵旨。”